2)第391章 宿命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最大的地主老财:皇帝老子!

  甚至就连这些农户黔首本身,也同样十分注重自己的德行、名声,生怕被乡邻戳脊梁骨。

  在后世,戳脊梁骨是比喻、是抽象的形容词;

  但在这个世代,戳脊梁骨,那可是真到不能再真的动词······

  所以,不单是官员、皇帝这样的掌权者,这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人,都视自己的道德、名声为至高追求。

  有些人发现自己被人传‘德行有缺’,便会为了自证清白,而毫不迟疑的放弃生命!

  有些人听说自己名声开始臭了,便会慌忙淡退大众视野,生怕晚一步,就要被什么东西咬到。

  在这样的前提下,让那些已经享受着高官厚禄,只要别犯下原则性大错,便可以在二千石的位置上终老的高官,去举荐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干系的毛头小子,实在算不上是明智的选择。

  ——不举荐,大不了被朝堂批评‘举士不利’,只要回一句‘确实没啥拿得出手的人’,便也就搪塞过去了。

  可一旦举荐,那举荐者和被举荐者的命运,便会被彻底绑在一起。

  举荐者失势,受举荐者也不大可能再有建树;

  受举荐者犯了错,举荐者也同样要吃挂落,甚至是‘失德’。

  很显然:相比起百十来石不等的受举荐者,那些原本可以安详两千石高官生活的地方郡守们,才是这场交易中的责任承担方。

  至于收获?

  ——受二千石举荐的人,等他混到二千石,当初举荐他的恩主,坟头草都不知道长了多高!

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汉家自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以来,便饱受‘国无可用之士’的困扰。

  而在太宗孝文皇帝元年,那按照惯例进行的‘逼迫地方举荐良才’的盛宴中,便曾一具出现两个大才。

  两个随便拎出哪一个,随便丢到其他任何时代,都能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国士。

  ——贾谊,和晁错。

  这二人,同生于太祖高皇帝七年(公元前200年),又同样在二十岁的年纪,受人举荐而入朝,得到太宗孝文皇帝的亲自接见。

  在那时,人们都认为:这两个生于同一年,有着同样的年龄,又同一时间入朝的青年才俊,将成为恩怨情仇绵延几十年的死对头。

  但从不曾有人想到:成为对手的,并非是这两个青年才俊,并非是北平侯张苍的弟子贾谊,以及‘儒家’出身的晁错。

  在最开始,关东在狂欢。

  ——长安朝堂,一下就出了两个儒家出身的潜力股!

  甚至就连贾谊,都被当时的晁错所骗过,并尝试着同晁错建立过私下的情谊。

  只可惜······

  “只可惜,袁丝阅人无数,成了整个长安朝堂,唯一一个没有被晁错骗过去的人。”

  “嘶~”

  “袁丝那话,怎么说的来着?”

  “哦哦·····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